基于消费者层面,由于中国经济由物资极度匮乏、居民收入低下到市场物资供应充沛、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仅仅经历了改革开放短短30年时间。而一部分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居民,其文化素养及自身涵养却没有同步跟上,精神世界空虚,致使形成了一种比较粗暴的、肤浅的价值观。就消费领域而言,这部分人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要听起来名气响的、能给自己脸上增光的,而很少去考虑东西本身是否适合自己。面子大于里子,本末倒置。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观像一股浊流侵染了正常的市场生态。
基于生产及销售层面,不成熟的市场消费心理给生产者及商家创造了有利的投机环境。部分投机的生产者便把重心放到了产品包装炒作上,不惜花重金请明星代言,投媒体广告,买各种荣誉等,把产品包装得各种高大上,以此抬高产品身价,迎合部分消费者的虚荣,从而攫取更多的财富。而对于如何优化自身产品结构、提升产品性能、增强用户使用体验感等本该属于立业之本、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大事,却被抛到了无足轻重的位置。
从哲学上及纯买卖关系来分析,“存在即合理”,有怎样的需求便有怎样的供应,似乎无可厚非。但一切“存在”必定合理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一切“存在”有其历史必然性,却不一定具有合理性。上述市场关系显然是不合理的,短期内看似你情我愿,皆大欢喜。实质上,双方一开始的动机便是错误的,关注点也都是本末倒置的,所以从长远来看,这种不理性的供需关系必将最终损害双方切身利益,是注定无法持续的。
笔者认为:一种积极健康的市场关系应该是生产者是少些浮躁,专注消费者核心诉求,以产品为本,深化产品内涵,不断提升产品核心价值;而作为消费者应该多些理性,少些虚幻,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因需而购,切忌头脑一热,为虚无买单。
现实告诉我们:里子大于面子,面子是一时的冲动,而里子是一辈子的幸福。请确信:好产品是用心铸就的,不是广告出来的。